Europe’s relative weakness has produced an aversion to force .
括号内是宾补和状语?是的话具体是什么状语?
理解这个句子结构,与as a t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作何种成分,可以从语义上判断出来,它不是状语,更不是宾补,而是作定语修饰 aversion 。意为:“作为处置国际关系工具的武力”。
Europe’s relative weakness has produced an aversion to force as a t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翻译】
1. 欧洲的相对弱势,已经产生了对作为处置国际关系工具的武力的反感。
2. 欧洲的相对弱势,已经致使了对武力的反感,武力是一种处置国际关系的工具。
3.欧洲相对弱小,所以反对把武力用作处置国际关系的工具。
4. 欧洲相对弱小,所以反感把武力用作处置国际关系的工具。
最符合汉语习惯的翻译,应该是如此:
5.欧洲相对弱小,所以反对把武力用作处置国际关系的工具。
6. 欧洲的相对弱势,致使了其厌恶武力作为处置国际关系的工具。
【意译】
7. 因为相对懦弱,所以欧洲厌恶用武力来处置国际关系。
假如把asa t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理解为状语或宾补,整个句子意思就讲不通了。
1. 状语是修饰谓语动词的,as a t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在乎思上并不是这样,所以,排除状语的可能性!
2. 宾语补足语是有条件的,as a t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假如作宾补,那肯定与谓语动词produce有关,其实,依据意思它跟produce毫无关系。所以也要排除。
【要紧】不是随意什么成分,都可以作宾补的。关于宾语补足语(宾补)怎么样界定的问题,我觉得:
宾语补足语,是补充说明宾语的。能作宾语补足语成分的,可以是名词、形容词、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副词等。具体地说,有的动词除去带有宾语外,还需要另外一个成分来讲明宾语的状况,以补充意义上的不足,让宾语的意义完整。这种起补充说明用途的词或短语就叫做宾语补足语。宾语和补足语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主谓关系,二者一块构成复合宾语。
无论何种成分作宾补,需要同时拥有以下三个条件:
(1)宾语是补足语的逻辑主语,宾补对宾语起补充说明有哪些用途。你的3个句子符合这一条。
(2)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宾补是不可或缺的,省掉后句意就不完整。但你的3个句子中的形容词,可以省略掉,而句子意思仍然完整。
(3)判断某个成分是不是为宾补,这跟谓语动词的性质有关。
宾补是谓语动词用途于宾语的结果。如:谓语动词具备“使令”、“指使”、“影响”宾语做某事有哪些用途;谓语动词让宾语如何,成为何,变成什么(比如:cause 类,make 类)。谓语动词具备感官性能,对宾语的动作具备感知用途(see, hear 类),等等。你的3个句子中的谓语动词不符合上述动词需要。
宾语补足语举比如下:
We call the boy Tom. 大家叫这个男生汤姆。
(the boy 为宾语,Tom为宾语补足语)
We all find Josie a good girl. 大家都发现乔西是一个好女生。
(Josie 为宾语,a good girl为宾语补足语)
Dont force such a little boy to learn.不要逼着这么小的孩子学习。
(boy 为宾语,to learn为宾语补足语)
We saw the man entering the room. 大家看见那个人进入了房间。
(the man 为宾语,目前分词entering the room为宾语补足语)
His result made me happy.他获得的结果让我开心。
(me 为宾语,形容词短语happy为宾语补足语)
Please make yourself at home. 请随意一点(叫你自己在家一样)。
(yourself 为宾语,介词短语at home 为作宾语补足语)
I found myself in the hospital.我发现自己在医院里。
(myself 是宾语,介词短语in the hospital 是宾补。)
When we arrived at the house, we found Mr. Smith out.大家来到房屋时,发现史密斯先生外出了。
(Mr. Smith 为宾语,副词out为宾语补足语)
以上所有例句,都同时满足宾语补足语的3个条件。